创新应用 | 揭秘VFC范德华力吸盘零能耗、吸附带孔工件的秘诀

图片

数据显示,工业生产中对协作机器人的需求渐盛,要求也更为严格。以汽车及3C行业为例,某些生产中不仅要满足无尘、真空等环境限制,还会遇到诸多光滑、多孔工件,如玻璃面板、PCB板、带孔平面等。随着软体机器人技术的涌入,SRT研发的VFC范德华力吸盘被赋予了更多施展空间。相较于传统吸盘,VFC范德华力吸盘的最大特点来自于“零能耗”

重新定义VFC范德华力吸盘


· 壁虎脚掌一样的吸附典范 ·

大量研究发现,壁虎超强黏附力源于脚掌上大量刚毛与物体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,即范德华力。目前,研究人员已经将它应用在创新科技领域。依托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,SRT软体机器人推出了零能耗、适用于真空场景中作业的VFC范德华力吸盘(以下简称VFC)。

VFC的灵感来自于对壁虎脚掌微观特征的观测和模仿,通过特殊的聚合物材料和μm级的表面微观成型工艺,使吸盘能够与各种物体表面产生强烈的分子间作用力,吸附力强度可达0.5kg/cm²

实际操作中,由于吸盘特殊的吸附机理,使用时需对其供电、供气,只需将其置于工件表面,并施加轻柔的压力,增加微观接触度,即能产生有效的范德华吸附力。如需释放工件,只需要略微倾斜机械臂,即可与工件相分离。


【VFC吸附带孔工件示意图】

VFC范德华力吸盘的优点


· 真正零能耗的柔性末端执行器 ·

VFC可针对液晶面板、带孔平面、电路板、玻璃、抛光金属等平滑表面、多孔工件实现无痕自动化。在吸盘表面,每1cm²就分布有近30万个微柱特征,使吸盘前端可以牢牢吸附工件。这种强吸附让VFC可作用于各种各样的材料和物体上,实现传统吸盘技术无法吸取的多孔工件。在真空环境中,VFC也能稳定吸附,无需额外的供气、供电或编程,真正做到了零能耗作业。

得益于其特殊的吸附机理,VFC不仅小巧轻便,还很简单可靠。在工作中,VFC不会在物品表面留下痕迹,免除了生产流程中增加清洁步骤的需要,从而节省时间及提高产量,极大拓展了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范畴。

【结构示意图】

VFC范德华力吸盘整体由吸盘模块、缓冲柱、法兰连接件三部分组成。目前,SRT软体机器人可提供三种标准化VFC吸盘:D20、D30、D40,并配有ISO标准法兰接口,可以便捷地安装于各种机器人末端,实现快速大量部署。此外,根据客户不同需要,SRT软体机器人还可以针对性开发特殊形状、规格、吸附力的范德华力吸盘,满足不同应用需求。

重点行业场景应用


· 扩展自动化生产的多重可能 ·

VFC范德华力吸盘紧凑、灵活、可靠,行业应用范围广泛。

多孔PCB板行业应用。常见的多孔PCB板材上存在大量过孔,难以使用常规真空吸盘进行吸附操作。VFC则简单可靠地解决搬运难题,是电子行业中各类应用的理想选择。


液晶面板行业应用。高级液晶面板由多层结构贴合组成,大尺寸液晶面板在制造过程中,需要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工艺装配,常规夹具难以保证吸取和面板整体平面度,VFC则可以在真空环境下完成作业。

为何一定要选择VFC


· 经济高效的即插即用解决方案 ·

VFC范德华力吸盘是一种创新型的技术应用,其打开了以往难以实现的自动化领域。首先,VFC可实现精准、无痕抓取,既降低了运行成本,又提高了投资回报

其次,VFC可轻松触及工件,同时适用于较窄空间,在无需提供电源或气源条件下实现零能耗作业,是一种符合成本效益,真正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

最后,SRT软体机器人通过仿生学原理,将动物界的独有现象转化为技术,使得VFC范德华力吸盘具有独特的强吸附优势,使用寿命长,同时节省了成本与设备维护时间

随着工业4.0的到来,越来越多行业迫切希望通过机器人实现自动化升级,末端执行器作为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,直接决定了机器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,由此可见SRT创新智能末端执行器(i-EOAT)未来更广阔的应用空间。总之,SRT软体机器人在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同时,将继续发挥自主研发优势,通过更多产品赋能行业的自动化发展。

Línea directa de consulta: 0086+400-186-7770

Negociación comercial: srt@softrobottech.com

|Beijing|Software|Edificio 12, Yard 109, Jinghai 3rd Road, Zona de Desarrollo Económico y Tecnológico de Beijing, Beijing

|Suzhou|Software|Parque de innovación científica y tecnológica, No. 1 Guotai North Road, Zhangjiagang, ciudad de Suzhou

|Suzhou|Inteligente|Edificio n.° 5, Parque de innovación científica y tecnológica de St. Paul, n.° 1919, Fengyang Road, pueblo de Weitang, distrito de Xiangcheng, ciudad de Suzhou

|Hangzhou|Software|5A-4, Building 7, No. 11, Jugong Road, Xixing Street, Binjiang District, Hangzhou City, Zhejiang Province

|Suzhou|Bokeshi|Edificio Gaorong, tren de alta velocidad New Town, distrito de Xiangcheng, ciudad de Suzhou, provincia de Jiangsu

|Hefei|Sairuitan|Parque Industrial Anhui Zhenxin, No. 8 Qingluan Road, Zona de Desarrollo Económico y Tecnológico, Ciudad de Hefei, Provincia de Anhui

Copyright © 2016-2024 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京ICP备16032117号-1